飞机降落暹粒机场时正是日落时分。
太阳斜斜的挂在天边散发着余温,整个天空都被染作橙色。
我一瞬间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动,只觉心上分外雀跃,当下便道:我爱上这里了。
或许由于正好的天气与正好的机会,或许不单单来自于这类。
那感觉,是一种磁场的共鸣,是我与某地当下即产生的缘分,所以它让我感觉:此刻非常不错,将来也会非常不错。
我了解如此讲,难免看上去疯癫,但那确实是当下我的真实体验。
而事实证明,大家在吴哥窟的所有确确实实都非常不错。每1日如洗过般透蓝的天空,不大燥热的温度,所经之处相遇的友好笑容,不经意间发现的完美光影。
这所有,给了大家非常好的旅游体验,即使目前回想起来,也要感叹:真好啊。
终于来到念想许久的吴哥窟,我也开始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黄昏方去,黎明始来。
晨起是料想中的好天气,外出时包车师傅已经等在门口,他是位中文颇好、友好而健谈的柬埔寨大哥,大家预定的是三天的行程,第一站前往购票处买门票。
吴哥窟的门票分1日票、3日票和7日票,大家选择的是大伙最常选的3日票。购买门票时需要现场拍照,照片会印在门票上,进入每个景点时都会检票,所以门票是必须要保管好的。
巴戎寺 | 世间万象,慈 悲 喜 舍
在巴戎寺一层的回廊里兜兜转转,经过一处缝隙时有光洒下,随便的抬头一撇便看到了“高棉的微笑”。
他高高在上,携带神秘的笑容,大家在阴影里抬头仰望沐浴在阳光中的他,那样猝不及防,又似是注定,大家相遇了。
相遇有千百种方法,而私以为如此的方法再好不过。




巴戎寺坐落于吴哥通王城的中心点,其要紧程度与代表性都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将这里作为游览吴哥窟的第一站是非常好的。
一来,这里极具代表性的风格与造型为大家心中的吴哥窟刻画出了一个实质的形象,二来,这里精美的浮雕,百转千回的石廊,神秘而慈祥的四面佛都分外让人震惊,从而打造起对后面行程的期待。
巴戎寺,正是“高棉的微笑”:四面佛所处的地方,这里由苏利耶跋摩一世始建,苏利耶跋摩七世重建。巴戎寺共三层,一层和二层是回廊,三层为林立的佛塔。整个寺庙皆由沙岩盖成,墙壁上雕刻着精美而复杂的浮雕。
来到巴戎寺,一看浮雕,二看四面佛,对于浮雕,大家并未太过深入知道,所以在一层匆匆看过后便来到上层看四面佛。




林立的佛塔,数不清的面庞,虽然人潮拥挤,这里却是吴哥窟里我最喜欢的一处。
三毛是如此形容罗浮宫内的蒙娜丽莎的:“那个女性,神秘的女性,被放在一面玻璃的后面,前面隔了一段红绳子的距离——不给人走过那个界限。如临大敌一般地被保护着。而她,无视于一双双来往的双眼,只不过永恒地微笑着一个内心的秘密。”
而他,无视于一双双来往的双眼,只不过永恒地微笑着一个内心的秘密。此时这句话正贴切的表达了我内心的感受,千百年的沉寂与热闹,他只不过永恒地微笑着,叫人去猜,他不言不语。
这大概正是他的魔力所在。




这里真是构图的天堂,我上蹿下跳地按着快门,如何拍都有新的角度,什么角度都有极棒的构图。假如时间充足,用上大半天的时间在这里细品都是值得的。
人来人往的人不少,空气中大概也是嘈杂的,我却总能比较容易的将外面扔掉脑后,只一心放在相机取景器里的世界,所以同处当下相同环境中的人眼中的世界是一样的吗,非常明显是不同的。
莫教乱花迷人眼,旅游这回事也常常是需要抓住重点的。










在“精心”这一点上,很多古时候文明都是相同的,我所谓的“精心”正体目前无数壁画、浮雕、建筑上,墙壁不单是墙壁,佛塔不单是佛塔,屋顶也不单是屋顶,在功用性以外它们都拥有着极致的美感。
我想,对于美的追求也应证了这一王国的强大,遮雨避风以外有追求美的余力,这是强大者才得以做成之事。




有人说,四面佛代表的正是世间万象:慈、悲、喜、舍。
慈指深心愿给予众生幸福、快乐。
悲指可以感同身受的体察别人之痛楚,愿为其拔除痛苦。
喜即“随喜”指对众生所在善事随喜功德以促成。
舍指自舍己乐施与别人。
正为此般,所以为佛。
有人说,巴戎寺的四面佛可能是菩萨,可能正是苏利耶跋摩七世本人。
说四面佛是苏利耶跋摩七世本人的看法非常有内涵,佛渡众人,而人学佛法成为大家心中之佛,继而普渡众人,倒也非常有意思。




这一次特意穿了汉服来吴哥窟拍照,红黄色彩搭配的汉服竟意料之外的契合吴哥之景。在这里,果然还是明亮的颜色愈加出彩。
穿着汉服外出总会被外国人误认作“韩服、和服”,而在吴哥窟偶遇的一名员工竟用非常流利的中文说:她穿的是汉服,我在惊叹之余也深深感觉到柬埔寨人民对中国的友好及知道程度。
且不论真心与否,这里的所有都是友好的,不能不承认,面对笑脸与面对冷漠的神情的感受确实是不一样的啊。




参观完二层、三层将来回到一层,这个时候一层竟非常空旷,抓紧机会拍下两张照片。
此时目之所及之处的黑砖皆是破败,这里不知历程了多少次的倒塌与重修,经典依旧是经典,它永远的受人朝拜。只不过这过去的“世界之中心”,现在不过是旅游者口中“要紧的世界文化遗产”了。
世事轮回,是不是都是这样呢。


巴方寺 | 吴哥窟的天空之城
从巴戎寺出来将来走几步就可到达附近的巴方寺。
去往巴方寺,必先经过一段石路,石路两旁是蓄着水的莲花池,这池水便是过去的护城河。身材体型小巧的紫色、粉色莲花在水中盛绽,莲叶铺满水面,太阳光照过去竟闪亮亮的,如此的画面叫人想到了莫奈笔下的睡莲。
我在想,如此的路之所以叫人喜欢,大概是其充满了仪式感,好像走过去将要到达一个不能了的地方一样,心中充满着期待。








巴方寺是一座五层的金字塔形建筑,它也被叫做世界上最大的立体建筑。这座寺庙共高五层,其中1、3、五层各是封闭式回廊,而坐落于五层的台基上有一座石塔,这座石塔是当时最高的建筑之一。
进入寺庙上层需要走陡峭的楼梯,时值正午,大家略有的累没爬楼梯去上次参观,只在一层转了一圈,目前回想起来又非常懊悔,当时应该去看看的呀。
果然在路上,只有尽全力才不会后悔啊。




与巴戎寺相比,巴方寺有很多呈白色的石头,整座建筑的基石黑白相间,查看了巴方寺的有关资料后才知,白色的地方石块皆为后人新修。
1960年法国专家帮助修复巴方寺时,曾将坍塌的旧石块编上号罗列于空地上,想要一点点将它们拼凑上去,但当红色高棉政权上台将来赶走了过去帮助修复的法国专家,销毁了所有档案。
而当后来想要继续修复时由于缺少资料,这类石块已回不到原来的地方,所以所有些修复工作都是用了新的石块,现在看来这类还泛白的石块都是后来新添的了。






在吴哥窟,接连持续的回廊是再容易见到不过的,这类门框一个接着一个呈现出一种透视的美感,迈着步子穿过这类门廊重新看到外面的风景时总也会有种恍然的感觉。
假如没透彻的认知这类建筑,一直比较容易迷失在这类颇为一样的走道中,兜兜转转或是回到原点,或是来到一方新天地,都是是这里的乐趣。
这类回廊也是拍照的非常好地方,拍出来的相片会看上去“非常吴哥”。




塔布隆寺 | 光与影之歌
在不少攻略里,提起塔布隆寺定不能离开《古墓丽影》,我还没有看过《古墓丽影》所以也无从讲述电影里的画面,于是只说一说我所见到的塔布隆寺。
塔布隆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光与影与寺与树,大家抵达这里时正值午后两点多,正是光照相当充足的时段,太阳透过密密的树枝缝隙洒下光芒,寺庙上、废墟上、地上皆是一片影影绰绰,这本该有几丝诡异气息的废弃寺庙在这种光影下倒看上去温顺而有趣了起来。






塔布隆寺是吴哥窟建筑群中最大的建筑之一,它始建于12-13世纪。塔布隆寺的风格与巴戎寺很像,不一样的是这里比其它寺庙多出了神秘的生机,这生机便是成长于建筑之间粗壮而遮天蔽日的大树,建筑与树成为了塔布隆寺的鲜明标签。
当吴哥王国灭亡之后,塔布隆寺在19世纪才被发现,被发现时这里已被繁茂的大树覆盖缠绕,如此的奇观也被保留到今天。




当下明明暗暗的光影实在让人着迷,虽是废墟,在光影之中却也有着别样的美感。
和巴戎寺一样,塔布隆寺的石壁上也有着很多精美的浮雕,虽然这个王朝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他们曾生活过的痕迹却还长久的存留于世,这便是文化的实体。






绕着塔布隆寺的外侧参观时便会与那些随便成长的树干邂逅,它们冲破石壁,交错缠绕在这被遗落的寺庙之上,那是什么样的生命力,又是什么样的漫长的时间,树之灵与寺庙交融,它赋予了它新的生命。
每每看到生命力顽强的植物都是好一番感叹,不知是哪个播下的种子,它就那样成长起来了,从起初的并不如何引人注意,到历经千百年风雨,它狠狠扎根于地下,又拼了命的够着天空,才是现在这番模样。
自然万物最简单的现象中又蕴含着极深刻的道理,大概任何国家、任何生命的存活都是这样,一边扎稳根基,一边奋力向上。








寺庙后方有一处被修复的较为完整,游人可以入内参观,已经泛黑泛绿的墙壁上还可以看到浅浅的浮雕,这类雕刻中所记录的是过去王国兴盛时的模样,另一侧是一排排石柱,如此的石柱在吴哥窟的大型寺庙中也是容易见到的。
还未和我恋爱之前琦琦过去来过这里,我当时见他在这里拍的照片还笑他穿的衣服,没想到几年之后他又陪我来到了相同的地方,在相同的地方给我拍下照片,不了解他是否有几丝恍惚哈哈哈~




吴哥寺 | 黄昏与黎明,与你同在
还记得,太阳一点一点的西斜,大家坐在吴哥寺门口的石栏上,看橙色的光芒洒在佛塔上,天空远处是在暮色中起舞的鸟儿。
还记得,天未亮时便蹲在吴哥寺前的池塘边,等待着霞光一点点出现于天际线,而后染亮整个世界。
除去早与晚,日间穿行于吴哥寺大大小小的回廊间,也总会邂逅几丝美妙的光影。
这儿,是小吴哥,是吴哥窟最好看的的光影天堂。


吴哥寺内交错的五座塔,是吴哥窟最有辨识度的一张名片。而这里也是游览吴哥窟必要到的一处,大家总共来了两次,一次在这里度过了日落日分,一次来看日出。
吴哥寺便是小吴哥,这里是由苏利耶跋摩二世所建,建成共花费了89年!这是一座无比宏伟的建筑,其中错综复杂,上上下下,值得去细细探索。


吴哥寺内的回廊是我在其他人的照片里看过多次的,虽是首次到访却也感觉分外熟知,一到这里便自然而然的像老友一样坐在了回廊边晒着太阳。
这里的环境是宁静祥和的,目前坐在家仍然能想起那时的感受,那是一个独是吴哥的下午,时间不紧不慢的流逝,大家流连于这迷宫般的宫殿内,像每个普通的游客那样,不紧不慢,充满好奇。




对于吴哥寺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如何转都有路的内部结构,向前,向左,向右,无论朝什么方向看都有值得一赏的景致或光影,行走其中的时候总会感觉自己是否错过了些什么,所以乐趣就是,无论如何走都会有惊喜出现。
我最喜欢的,是这里的窗户,每一处的窗户都有着极精致的石栏,当光透过石栏的缝隙洒下时也是漂亮的。
千百年前,并未有现在这般机械与科技,我实在没办法想象人工怎么样将本毫无形状的石块雕刻成完全相同的形状,而又是何等的巧思,设计出了这样之建筑。






寺庙后方有可以登上吴哥寺的梯子,梯子非常陡,大伙都上下的非常慢,在傍晚时分这里还会排起长队,索性大家到的较早,没排队就直接登上来了。
吴哥寺的二层,正是最接近那五座佛塔的地方,一路前行那本来远远看到的佛塔便近在眼前了。
正值四五点,太阳一点点西斜,他温暖的光辉斜斜地洒在这永恒的佛塔上,明亮而神圣。大家这样接近它,近的可以看到它身上的浮雕与花纹,但大家依然仰望它,好似仰望万千的先贤圣祖。




我还蛮喜欢吴哥寺二层的环境,虽然游客往来却不如何嘈杂,一些人拍着照,一些坐在石阶上休息。
阳光已非常温和,温度也是正好,此时心中充满了赏尽美景后的充实之感,我和琦琦也坐下来喝水休息,不再急着赶路。
每一个地方给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吴哥寺给我的感觉是缓慢而安静的,一这样时温顺的夕阳,不刺眼却又拥有光芒。








大家从二层下来时,楼梯上行处已排满了长队,大家窃喜地逃离人群,来到了一处无人的空地,空地前有一座无人的宫殿。
那时的感受真的是非常好的,空气静的干净,眼前之景又是分外开阔,大家两就像是探秘一般走近这宫殿。我想这个时候才是遗址真的该给人的心情:惊喜而又畏惧,由于空旷无人而产生的敬畏之心在人群密集之处是永远感受不到的。




无人之景,便是拍大场景的最好机会,看到照片总能想到当时拍照的情景,我和琦琦离得老远,他像指挥交通一般指挥我前后左右,一块出去的多了便也有了默契,离得非常远时不需要大喊大叫也能明了他们的意图。




从吴哥寺出来时游客马上散尽,残阳中的吴哥寺愈加寂静。
五座佛塔被斜阳染作橙色,漂亮极了。大家坐在大门前的石栏上静看夕阳。
不少游人会前往巴肯山看日落,我看过图片并未感觉有哪些特别之处,索性也就不去凑那热闹,只在吴哥寺前静静度过这段时光。






吴哥寺前的小池塘是拍五座佛塔的经典机位,我正好在这里拍下了日落与日出。
日落时这里非常冷清,大家踱着步子随便的拍着照片。
而日出的情景就大不相同了。
4点多起床筹备,5点按时出发,在黑暗中小跑着来到池塘边时这里已聚集了不少人了,找到空位后便是漫长的等待。
所有人拿着相机、手机双眼都看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只待那个最完美的时刻按下快门。
大家看日出的这日天气并不算太好,天边只有浅浅的一层橙红,直到太阳升起来也没太过华丽的晕染。但看日出这件事,一向对我是不大友好的,之前看日出不是下雨就是大雾,要么就是毫无日出,而今次的日出对我而言已经是相当给面子了哈哈哈哈(卑微.jpg)
好似看吴哥寺的日出这回事一样,大家做不少事情其实已经超越了这件事本身的意义,那是一种“但求不留遗憾”的心情。
但行路,莫问前程。




女王宫 | 赤色的曼妙宫殿
看完日出后,回酒店吃早餐、梳洗打扮。
外出拍汉服这件事确实是磨练人的,虽然起的非常早回去将来还是不可以补觉,要继续抓紧时间化妆、做发型、换衣服,折腾一次就是两个小时。
但也唯有这类热爱着的事情能叫人抵抗睡意、拖延、犯懒。
所有筹备好将来前往女王宫。
这儿是不一样的。
在清一色灰黑的吴哥建筑群中,有一座赤色的建筑,便是女王宫。
女王宫以小巧玲珑、富丽堂皇而闻名于世,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班蒂斯蕾”,这里是来吴哥窟游玩外圈中必打卡的一处。






女王宫距离吴哥城约25公里,从吴哥城出发车程一个小时左右。这里是柬埔寨三大圣庙之一,与吴哥窟大部分寺庙风格不同,女王宫用红色砂岩修建而成,这里有很多精致的浮雕,而由于这类精美的浮雕建筑,女王宫也称为了吴哥窟最精致的建筑之一。
在查看资料中获悉女王宫是吴哥窟建筑群中第一个使用“原物归位”的修复办法修复成功的建筑,所以这里大家能看到的遗迹基本都是真迹,这确实是相当难得的。


在这里曾遇见过一位外国老奶奶,她特意走到我的面前对我说:你太美了,你的衣服、伞、头发都好漂亮,然后询问是不是能和我拍张照片,我能感觉到那是发自内心的赞美。
穿着汉服出去旅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世界其实是很包容的,我所遇见的大部分人都会投来赞许的见地,甚至在旅途中还由于穿着汉服认识了一些可能本不会互相搭话的人。
我可以感觉到来自世界的善意,当然,也会有不友好的声音,他们会说“你的衣服和景色不搭呀。”对于这类人我的态度就是:抱歉你不是我请来的评论员,whocareyou~


女王宫的主建筑都被圈着,游客只能参观而没办法挨近,这座寺庙不像之前所去之处的宏伟与高大,它是小巧而精美的。
远远看去,赤色的建筑上雕刻着精细的花纹,这里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件艺术品,而佛塔错错落落的层次也非常好看。
只不过这里面积较小,游客多的状况下还是会感觉有的杂乱,所以这里还是来早一些最好。




崩密列 | 倾听密林中的细语
离开女王宫,继续前往崩密列,从女王宫到崩密列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大家去的时候崩密列还需要单独收取5USD的门票,近期有看到从2020年1月1日起假如持有有效期内的吴哥窟套票则不需要另买门票。
在崩密列,所有“壮观、豪迈、高大”的词汇都并不适用,但它仍然是震惊的,那是历史泯灭于尘埃中、但自然万物仍在此保留着旺盛生命力的震惊。
这里也是一声叹息,是过去的兴盛都随时间消失殆尽的痕迹。


从大门口前往遗址区要经过一段小树林,正是下午两点多的时光,阳光透过树林打下斑斑驳驳的影子非常是好看,走在其中人也被赋予了几丝诗意,拿长焦拍了张人像,我实在是喜欢焦外的光斑,那炫目的美好。
崩密列过去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据了解这里毁坏将来便深掩于土地之下沉睡了很多年,而在被遗忘的年月中一棵棵植物在建筑间拔地而起,它们粗壮而茂密,甚至穿破了石壁。
所以当这片遗迹让人发现之时,这里已是一片密林了,而由于千百个树枝的缠绕,修复工作也非常难拓展了。这遗迹与植物的交融,却也称为了一道奇观。




这里冷清的非常,行走其中,只能遇见少量的三三两两的游客,大部分时间里几乎遇不到人。
大家慢慢走着看着,看那些留存下来的散落满地的石块,它们是什么样的让人运输至此,又什么样的被堆砌成一座座庙宇,它们又完成了什么样的使命,最后又是如何在风中倒塌、散落。
它们的将来又是如何,大家无从知道。
那就是如此的一个午后,大家漫游在荒芜的遗迹中,遥想着一块石头的命。




假如细细察看,崩密列建筑群的石壁上的浮雕也是相当用心与精美的,不难想象,这里的建筑在完好时应该也是相当庞大而美轮美奂的。










来到崩密列,不能不感叹的是植物的生命力,除去拔地而起的高大树木以外,还有在石缝中长出来的小型植物,它们看着脆弱却又无处不在,小小的身躯却有着最强的生命力。
说来也非常奇怪,再荒凉破败的地方,有了绿色的植物便又有了新的生机,这大概就是植物无言的灵力吧。








崩密列值不值得来是存存在争议的,有人觉得无趣,有人爱极。
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旅游地给予不同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史学家看其史,美学家赏其美,建筑家研究其架构,而如大家普通的游客也不过是略懂一二的走马观花罢了。
行走其中,有一些遐想,有一些感受,便是足够。


巴孔寺 | 失落的须弥山
从崩密列回城时会路过巴孔寺,巴孔寺是海量寺庙中教小众的一个,这里的游人也不会特别多,精致而小巧的寺庙在蓝天的印衬下极美。
这里过去已被毁坏为一片废墟,由法国的专家经过七年时间修复至大家今日所看到的模样,巴孔寺算是吴哥窟中修复较为完好的寺庙之一。




巴孔寺是一座五层的金字坛形寺庙,但比起其他寺庙这里要小不少,整体建筑一清二楚。
这里虽小,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巴孔寺是由苏利耶跋摩一世所创建的国寺,是吴哥遗迹中第一座多层式的神殿山。
这里过去是当时的城市中心,是信徒心中的“须弥山”,但伴随后来都城的迁移,这里的地位渐渐变得不再那样要紧,所以我称其为“失落的须弥山”。




伴随寺庙内的台阶一路向上,来到坐落于顶端的佛塔旁,这里的高度已高于周围的绿植,如果是仰拍,那画面像极了天空之城。
此时吹过一阵风,裙摆在风中飞舞,天空透蓝,我实在喜欢如此的环境。
狂热的蓝天喜欢者,这两纯真无邪的是相当满足~






游览吴哥窟,除去大热的吴哥寺、巴戎寺必去以外,选择几处小众的寺庙也是非常好的。
这类游客稀有的寺庙又会给人不需要的感受,那种遗迹的空旷、寂静的感觉也是相当值得体验一番的。正如北京天坛的热闹与地坛的冷清,他们都是北京要紧的历史,却给人丰富的游览体验。
我喜欢着每人朝拜的震惊景点,也爱着或许没那样宏伟却可以让我自由穿行其中的小众景点,这类都是丰富的旅游体验~






圣剑寺 | 为父而建,以剑为名
大吴哥城的南门是每一个人去吴哥窟的人都要看一眼、拍张照的地方,这个地方排列着的珍贵的佛头也是吴哥窟要紧的遗产之一。而在另一个地方,有一处与此处很相像的地方,这儿便是圣剑寺,圣剑寺也有着相同的城门步道,只不过被毁坏的愈加紧急。
相传圣剑寺是苏利耶跋摩七世为纪念他爸爸而修建的,而这座寺庙的地位在吴哥窟的所有建筑中是不容小觑的,这里过去是王室的住所,据了解当大吴哥城还在修建时,圣剑寺便是国王的临时住所,这里也正是国王举行朝拜和念书的地方。




与大吴哥相比,圣剑寺给人的感觉是精致的,精致的回廊走道,精致的浮雕、门窗,与大吴哥的恢宏不同,这里又是另一种感觉。
虽说精致,但这里的结构依旧是复杂的,百转千回的路线,如何走都会出现新的景致。




圣剑寺的修复不算特别完整,这里到处散落着灰黑色的石块,断壁残垣之间杂草丛生。
这里曾是国王生活过的地方,或许千百年前这里是充满烟火气的,有着朗朗书声,有着炊烟袅袅,有着慈父与孝子,有着塑身与治国之道。
这样想来,是一个人的历史实在太短了,其苦心经营一生的东西终不过一片废墟。
想着想着,竟也是十分唏嘘。






虽说是破败的历史,此时眼前在太阳下闪闪发光的植物却是格外叫人喜欢的,不变的永远是这类静止的,不断重生的小植物。








圣剑寺与巴戎寺的一些方面很像,譬如说层层的石门、石墙上精美的浮雕,与透过房顶洒下的圣光。
吴哥窟的每个寺庙之间都有着很多相同之处,我起初怕这类地方没办法分辨,但如果是每一处处细细游览过,心中的记忆仍不会混乱。
大概不只来自于建筑的相异,大家行走其间所相遇的不同难忘的时刻都是不一样的。


假如说留有哪些遗憾的话,我在圣剑寺是有遗憾的。
由于这一天时间较紧,大家并没完整的探索完圣剑寺,所以当我回来看到其他人圣剑寺的攻略时,发现自己居然没看到尤为重要的藏经阁。
但彼时我已经坐在家,距离吴哥窟相当远了。
这大概也是给我的教训,在当下时,做事必须要再用心再用力一些,如此才不致后来恍然的悔恨啊~


塔逊寺 | 寻一场寺与树相生之绝景
决定来塔逊寺是来自于在网上看到的一张照片。
原本高大的寺庙石门被错综复杂的树根包裹,而这树在这样的成长之下还依然繁盛茂密,欣欣向荣。
塔逊寺在海量寺庙中也算是小众的一个,这里的游客稀稀疏疏,阳光正好的上午来到这里到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塔逊寺的建筑与巴戎寺是极像的,所以不再赘述。
这里是极小的,从头到尾走完整个建筑仅需不到十分钟,这一次比起在寺庙内穿梭,我更喜欢在寺庙外流连。
坐在寺庙外的石阶上,太阳一会被云遮住,一会突破云层散出光芒,大家等待着那个阳光洒下的机会,然后按下快门。






值得一提的,若没仔细探寻是看不到树包住寺门的画面的,那个景观坐落于寺庙的最尾端,从石门出去后回头便可看到。
我假如不是一心探寻,差点就被琦琦忽悠走了。
穿过那道有着小型四面佛的石门,终于看到我探寻的那幅画面。


这儿是生命交汇的地方,这被百年前早已逝去的生命铸就的建筑现在与另一种顽强的生命交融,他们静静伫立在时光的长河中,诉说着历史。
那交错缠绕的树根,是什么样的生命力啊。千百的树根爬上寺庙的石门,而后汇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它茂密、苍翠、欣欣向荣,洒下阴凉。
如此的奇景,大概只有在这里才得一见吧。








塔逊寺实在是值得一来,不是由于这里的建筑怎么样出彩或恢宏,而是来自于这里静谧的环境。
如此的小众的寺庙一直叫人喜欢的,它的规模不会非常大,行走其中不会迷失,也有可圈可点的景致。这里的游客也不会太多,你大可放慢脚步漫步其中,也不担忧会妨碍了哪个的道路。
大概是季节正好是什么原因,大家在吴哥的日子虽艳阳高照,却不至于大汗淋漓,这刚刚好的天气给了我安然的心态漫步于古迹之中细细浏览,不急不躁,静静感知当下的所有。


豆蔻寺 | 红砖灼灼,树影绰绰
豆蔻寺是大家吴哥之行的最后一个点。
抵达豆蔻寺时正是午后,红色砖瓦的寺庙在蓝天下颜色艳丽叫人欢喜。当下并无别人,大家绕着豆蔻寺漫步,感叹着它极具艺术性的建筑造型。




来到豆蔻寺是什么原因,是在网上看到了它的相片,它的相貌在吴哥窟中是独特的,当时间推移,互联网上的照片真实出目前眼前,砖红色的寺庙与蓝天、白云、大树相衬,所有都美好的虚假。






这里与别处不同,它小巧而简单,一清二楚。可以看出主庙的背后过去大概也是有其它建筑的,只不过此时只剩一片石基。
再往远处是茂林修竹,看不到尽头与其它建筑,头顶上是繁茂的大树,待在这里只觉心旷神怡。


我和琦琦坐在树荫里,享受着这份独是大家的安宁时光,也享受着这是吴哥窟正好的所有。
此时心中亦是满足的,虽未看尽吴哥之景,却也已经得到了太多。






依依作别豆蔻寺,便也作别吴哥窟。
包车师傅依然贴心,他拿了行李车把大家的行李摆设整齐,然后用他一贯友善的微笑对大家说再见,目送大家走进机场。
他是聪明、好学而友好的柬埔寨人,这里有不少像他一样的人,他们可以流利的讲各国语言,他们1日又1日地奔波于吴哥窟每个景点之间。
吴哥窟是是他们的宝藏,也是他们的衣食爸爸妈妈,想来也不禁感叹,那千百年前的宝藏到今天还养育着一方柬埔寨人,这是什么样的恩泽啊。
万物皆有灵,期望这里一直所有都好呀。
———— 攻略部分 ————
行程安排及门票攻略
1、行程安排
D1接机-柬式火锅
D2巴戎寺-巴方寺-塔布隆寺-吴哥寺
D3吴哥寺日出-女王宫-崩密列-巴孔寺
D4圣剑寺-塔逊寺-豆蔻寺-送机
大家的行程安排的比较松一些,三天时间总共去了10个寺庙,平均一天3-4个,每一个都有1-2个小时参观游玩。
吴哥窟的寺庙实在太多,不可能每一个都去到,去之前可以在网上多看看攻略,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几个寺庙和自己最有兴趣的择优游览。
2、门票攻略
吴哥窟门票分别有1日票:37USD,1日内有效
3日票:62USD,有效期10天,指10天内的任意3天可前去参观
7日票:72USD,有效期一个月,指一个月内的任意7天可前去参观
买了通票将来,每一个景点不限进出次数。
购买门票时需要拍照,照片会打印在门票上,所以必须要将门票保管好,每一个景点进入前都要看门票。
食物
在柬埔寨,大家几乎顿顿都吃的中式快餐,唯一一顿比较有当地特点的就是柬式火锅了。